科研试剂市场
受益于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科研资金持续投入等因素驱动,中国科研试剂市场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7年将突破千亿规模;目前我国科研试剂产业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绝对垄断向相对垄断过渡,本土企业快速发展,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推进中。
01
科研试剂的定义与分类
科研试剂主要指在科学研究和分析检测过程中用到的试剂,在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据科研试剂产品种类划分,科研试剂可以分为化学试剂与生物试剂。
化学试剂又称化学药品、化学品,是指具有一定纯度标准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的纯品或混合物,是用于进行化学反应,或是进行分析检测的物质,服务于多个下游行业的研发过程。化学试剂分类的方法较多,按制造难易程度和用途可分为高端试剂、通用试剂,按状态可分为固体试剂、液体试剂;按类别可分为无机试剂、有机试剂;按性能可分为危险试剂、非危险试剂等。
生物试剂是指有关生命科学研究的生物材料或有机化合物,以及临床诊断、医学研究用的试剂。生物试剂根据产品来分类,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蛋白类、核酸类以及细胞类。
02
科研试剂行业产业链分析
科研试剂行业的上游为生化制品原料生产企业以及设备/包材供应商,主要原料为硬脂酸、乙腈、三氟乙酸、氧化氘、乙醇等;设备/包材类产品主要包括流式细胞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仪、天平、PCR试管、培养皿等。产业链中游为各个科研试剂品牌,国内以麦克林、国药化学、阿拉丁、泰坦为主,进行科研试剂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产业链下游为高校实验室、科研院所、政府监管部门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主的企业,产品覆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以及节能环保等领域。
03
中国科研试剂行业市场规模
科研试剂是用于科学研究、实验室分析和生物技术应用的试剂,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是科学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科研实力的提升和科研投入的增加,带动了上游科研试剂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近年来,中国科研试剂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约250.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约480.0亿元,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8.0%,并预计会在2027年将达到约1,000.0亿元。
科研试剂市场主要分为生物试剂和化学试剂两种,其中,化学试剂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约135.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约230.0亿元,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4.0%,并预计会在2027年将增长到约440.0亿元。而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约115.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约250.0亿元,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22.0%。生物试剂市场规模预计会在2027年达到约600.0亿元,并预计会在2022到2027年间维持约20.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04
中国科研试剂市场驱动因素
1)科研投资持续增长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研发展,并通过增加投资来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项目,这一政策有效推动了科研试剂行业的发展。经费投入的增长带动科研机构和高效的需求增加,为科研试剂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中国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从2018年的不足2万亿人民币,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超过3万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2%,并预计会在未来五年维持高速增长,在2027年达到超过5万亿人民币。
2)下游企业端需求增长
科研试剂在企业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高速增长的行业均是科研试剂的重要下游。例如在光伏方面,有机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光吸收材料等试剂在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科研试剂的研究和开发为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提供了支持;在锂电池方面,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锂盐等试剂对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有着直接影响,而科研试剂的优化和改进有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多个发展迅速的新兴行业下游领域预计在未来会成为科研试剂在企业端需求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3)科研试剂国产化进程持续进行
在海外企业占据中国科研试剂行业大部分市场容量的背景下,中国科研试剂行业积极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对关键试剂的自主生产支持力度,通过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水平,推动试剂的自主生产和供应能力的提升。同时,为实现科研试剂行业的国产化,中国加强了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创新,通过推动试剂生产、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和技术服务等环节的协同发展,提高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程度。
在行业标准化发展方面,中国积极推动科研试剂行业的质量标准化和认证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试剂质量标准,加强对试剂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和认证要求,提高国内试剂的质量和可靠性。中国科研试剂行业的国产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中,通过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质量标准建设等多方面努力,预计未来国产化率将呈现上升趋势,有助于提升中国本土头部科研试剂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市占率。
05
中国科研试剂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1)成本不断优化
中国政府积极通过政策支持降低成本,如减少科研试剂进口关税和提高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比例,这为科研试剂的采购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推动市场发展。同时,科研试剂市场规模扩大和供应商数量增加,加剧了市场竞争。为了吸引更多客户和提升市场份额,试剂供应商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具竞争力的价格。中国作为全球科研大国,需求量巨大,为供应商创造了规模效应的机会,进一步降低成本。消费者普遍关注价格,供应商降低成本并提供竞争力的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其产品,推动市场成本的降低。因此,综合政策、现状、国情和消费者心理等因素,中国科研试剂市场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成本逐步降低。
2)技术创新驱动产品质量提升
中国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科研实力的提升,激发了科研人员对科技创新的意识。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机构认识到科研试剂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研究项目,导致科研试剂的需求量增加。同时,学术竞争促使科研人员追求突破性成果,为此他们需要高质量的科研试剂来支持研究工作。科研人员需要符合国际标准的科研试剂,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复制性,保持与国际科研领域的联系。科研试剂行业将继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新的分析技术、实验方法和材料将被应用于试剂的研发和生产,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同时,技术创新还将推动试剂行业向高端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方向发展。
3)行业集中度提升
随着科研试剂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规模的扩大,科研试剂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领先的企业将通过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和品牌优势等方面脱颖而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一些小型企业可能会面临并购、合作或退出市场的压力。预计未来海外领先企业仍将在中短期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中小缺乏自研产品能力的企业受到行业竞争态势趋紧影响而退出市场,头部自主品牌企业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4)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科研试剂行业将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将采用更环保的生产工艺和原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企业的重要任务,包括推广可回收包装、减少废弃物产生等方面的努力。